2025年6月28日,中国应急管理报第6版以《江西景德镇支队打造无人机智能化防消联勤新体系空中“119”织就数字安全网》为题,报道江西景德镇防消联勤工作,全文如下:
“消防 无人机”战略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该支队针对防消联勤中的瓶颈问题和城乡地域特点,力求精准选配机型,科学布局智能无人机场。该支队与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浮梁县共建消防救援无人机实训基地,着力打造“1个基地 N组复合型飞手”的培养体系。通过无人机激光扫描与高清影像,构建精细“数字孪生”模型,一旦发生险情,现场救援指挥部可快速规划最优救援与逃生路线。
“街区南门巷口堆放的建筑材料堵塞了消防通道,请立即协调清理。”6月18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的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员朱泽鑫操作无人机进行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时,发现隐患后迅速将信息反馈至地面工作人员处理。
今年以来,景德镇市消防救援支队构建“全面覆盖、反应灵敏、深度应用、服务实战”的智能防火救援体系,“消防 无人机”是其突破口。
航空沃土育“天眼”
打造立体救援矩阵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电动垂直起降多旋翼运输无人机,能轻松吊起100公斤救援物资精准投送,在消防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盛世天翼航空(江西)有限公司总经理严阅宇向景德镇支队支队长王谷峰一行介绍自家的“拳头”产品。
景德镇不仅是“千年瓷都”,也是“中国直升机之城”,是全国唯一具备直升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产业基地。景德镇支队紧抓这一优势,成立无人机课题研究团队,走访盛世天翼航空(江西)有限公司、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等本土航空力量,聚焦“全灾种、大应急”实战需求,围绕无人机选型配备、高效应用与迭代升级等核心课题,与航空专家深入研讨。
“‘消防 无人机’战略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我们针对防消联勤中的瓶颈问题和城乡地域特点,力求精准选配机型,科学布局智能无人机场。”该支队无人机课题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甘清华说。
目前,该支队由13架各具专长的无人机组成的“空中特战队”已锋芒初露。其中,“三维建模大师”无人机,可在千米高空快速绘制灾害区域三维“数字地图”;“千里眼”复合翼无人机单日巡航200公里,守护重点工业园区安全;“空中货运员”无人机凭借强大的载重能力,精准投送急救包、救生衣等物资,为受困群众送去“及时雨”。
“预计下半年,1架长航时、大载重无人直升机及22架高配新型无人机将加入我们的战队。”该支队无人机项目技术员毕少敏透露。
飞手“一站式”成长
消企协同锻精兵
“第一次操作大型无人机,就像驯服雄鹰,手心全是汗。”昌江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无人机飞手胡涛回忆起训练之初的紧张时说。
为锻造一支“蓝天救援尖兵”,去年12月18日,该支队与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浮梁县共建消防救援无人机实训基地,着力打造“1个基地 N组复合型飞手”的培养体系。
基地内理论教室、存放库、充电站、维修间、模拟训练室一应俱全。实操场地能模拟山林、水域、化工等复杂救援环境,不仅能进行常规无人机训练,更能支持大型无人机、无人直升机乃至有人直升机的进阶操作,为飞手提供“一站式”成长平台。
“新手必须闯过80小时模拟器‘魔鬼训练’、50次基础飞行实操和20次复杂环境演练三重关卡,才能获得真机操作资格。”作为首批“毕业生”,经过半个月高强度培训,胡涛系统掌握了空气动力学、智能操控原理,以及全景图制作、二维正射、三维建模、侦察绕飞等核心实战技能。
基地践行“边训边战、以战促训”。景德镇支队飞手与企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联合演练,复盘森林火灾扑救、高层救援等重大任务中的无人机战术应用,持续磨砺飞行能力。
目前,首批8名飞手已获得CAAC超视距驾驶执照,第二批15名骨干学员成功考取同等级执照。未来3年,基地计划梯次培养40名专业飞手,源源不断充实一线。
科技点亮应急未来
实战淬炼救援利刃
“警铃一响,系统1秒解析任务,45秒内无人机升空!通过5G AI,指挥中心能实时掌控现场。”6月18日,在智能无人机机场试点单位乐平市消防救援大队,飞手袁佳乐现场演示了高效响应流程。“无人机在景德镇,已是灭火救援、防火宣传等工作不可或缺的‘超级助手’。”他说。
4月26日19时许,景德镇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求助,3名中学生被困三宝五峰山。该支队立即调度腊丽山路消防救援站启动无人机前往搜救。在现场,搭载热成像识别系统的无人机划破夜空,仅用10分钟便精准锁定目标,并通过高分贝喊话器安抚学生:“别慌!待在原地,救援马上到。”最终,无人机成功引导救援力量安全转移被困者。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该区域就已借助无人机成功营救9名被困者,山岳救援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倍以上,实现了从“人海排查”到“精准定位施救”的质变。
无人机还为“申遗 消防”守护工程注入智慧动能。景德镇市一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龙头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推进。为做好申遗区域的安全守护,该支队借助无人机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等申遗区域,通过激光扫描与高清影像,为108条里弄巷道、24万平方米古建筑群构建精细“数字孪生”模型,一旦发生险情,现场救援指挥部可据此快速规划最优救援与逃生路线。在日常防火宣传中,可以通过无人机空中喊话功能定时播报消防提示,也可以利用红外热感功能精准定位火灾隐患点。同时,该支队无人机矩阵通过融合住建、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实现了风险智能预警与力量精准调度,助力“全市5分钟消防圈”从蓝图走向现实。
“无人机不仅是救援‘好帮手’,更是监督‘千里眼’。”王谷峰补充道。该支队紧扣“四个专项整治”行动,利用无人机扫描技术,常态化排查社区街道、“九小场所”电动车占堵消防通道、私拉电线,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等隐患,今年1月至5月,月均排查隐患130处,打通消防通道85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