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电气焊作业点多面广、人机失管突出等监管难题,全面提升电气焊作业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新余市各地以科技破局,创新搭建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为全市电气焊设备装上“智慧心脏”,推进电气焊数字化监管从“以人管人”向“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转变。
抓实组织领导。各县(区)先后组织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制发《电气焊数字化监管(加芯赋码)工作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电气焊“加芯赋码”工作;成立以县(区)应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分管行业领域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狠抓推进落实。
搭建应用平台。开发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探索形成“一芯、一码、一平台”安全监管链条;完善平台“1+1+N”功能(即管控持证作业 重点场所环境监测 火灾和电气焊设备异常预警等拓展应用),督促涉焊企业落实持证上岗、扫码开机、人机匹配制度,并动态监测流动电气焊作业。
创新嵌入芯片。创新采用“智能芯片”技术,为每台电气焊设备植入唯一身份标识芯片,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电气焊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AI技术对动火申报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对作业现场“人、证、机”三位一体的监管闭环,作业人员刷脸认证、在线申报,监管人员通过系统核验资质与环境风险,让“无证焊枪”彻底失灵。截止目前各县(区)已对1339台电气焊机加装芯片,全部纳入数字监管。
强化调度督导。各地依托动火作业专班实行“周调度、月督导”机制,每周安排专人通过监管平台统计电气焊“加芯赋码”工作进度,纳入每周重点工作情况通报;成立督查组每月对部门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统筹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目前平台累计动火作业申报总数2951次,审核总数2945次,审核通过数2661次,审核拒绝数284次,违规作业行为得到精准拦截与动态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