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中国应急管理报以《16元应急照明灯牵出售假案 江西新余支队开展消防产品联合检查》为题,报道江西新余开展消防产品检查。全文如下:
“外观做工粗糙,有的甚至采用塑料外壳,轻轻一按就裂开,可以说是‘一眼假’。”日前,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熊俊杰对一家大型综合体开展消防检查时,发现消防应急照明灯不过关。
当天,新余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日常消防安全检查,联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熊俊杰发现安置于疏散通道的多个消防应急照明灯存在诸多问题,疑似为不合格消防产品。
“这是我安装的,如果是假的,我当场吃进去。”面对监督执法人员提出的问题,该场所的电工情绪激动。然而,他的举动没有打消监督执法人员的疑虑。
“按照标准,断电时消防应急照明灯应仍然能正常工作,且照明时间不少于90分钟。”监督执法人员现场拆开2个灯具进行检查测试,发现其内部电气组件简陋,采用600毫安蓄电池供电,一断开主电源,便无法点亮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属于不合格消防产品。消防监督员对该案进行深入调查,发现该批次消防产品由该场所的电工在一家五金店购买,共2箱40余个。
“假冒的消防应急照明灯不能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和时长,火灾发生时会严重影响群众安全逃生。”消防监督员现场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该单位将该批次的消防产品进行更换,并于次日联合市场监管局前往销售点进行检查。
为进一步溯源不合格产品,该大队联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组成检查组,上门走访相关五金店,对同批产品进行清查。
“按钮灵敏度极低,外壳甚至还在漏电。”面对联合检查组确凿的证据,五金店老板显得有些局促。经检查,该店销售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均为不合格产品。
当检查组查到交易记录时,一段对话让消防监督员皱起了眉头。手机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五金店老板进货时,在供货商明言16元一个很难买到合格应急照明灯的情况下,依然接着询问是否有单价更低的应急照明灯,且最终选择了16元一个的产品。
“老板,你这样的经营理念很危险。”消防监督员表示,为“贪便宜”购买、出售伪劣消防产品,可能影响火灾扑救、人员逃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消防监督员现场对店家进行科普、批评教育,并对问题产品进行封样,提请相关部门介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